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社会保险服务大厅标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社会保险服务大厅标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斑马线规定的宽度是多少?是否有统一规定标准?
目前没有规范斑马线如何施划的规范性文本,而且不少地方的斑马线设置缺乏合理性。
人行横道线一般与公路中心线垂直,特殊情况下,其与中心线夹角不宜小于60°(或大于120°),其条纹应与公路中心线平行;人行横道线的最小宽度应为300厘米,并可以100厘米为一级加宽。人行横道线的线宽应为40厘米或45厘米,线间隔宜为60厘米,可根据车行道宽度进行调整,但最大不应超过80厘米。
在行人过街交通量特别大的路口,可并列设置两道人行横道线,使斑马线虚实段相互交错,并辅以方向箭头指示行人靠左右分道通过,方向箭头长度宜为100厘米。路基宽度大于30厘米的公路上,应在中央分隔带或对向车行道分界线处的人行横道上设置安全岛(等待区)。安全岛(等待区)长度宜大于或等于人行横道宽度,宽度与中央分隔带相同或依据实际情况确定。也可视情况于人行横道线错位设置。
1岁的宝宝适合上托儿所吗?
你的孩子性格很好,独立性很强,不怕生,建议送托,可以培养他(她)的独立生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越早进入群体生活越好。宝宝 一岁不算小,实际上刚进去没什么问题。关键是在园中的生活质量,伙食条件和老师质量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和成长,这个是要注意的,如果3个月还没适应(哭闹比进园前还厉害和多、面色不好、体重不对等),感觉不好就换园。还有就是在家的时候要多配他,和他交流,但不要太腻着。
过来人的经验,和曾经在幼儿园工作过的我告诉你,一岁的宝宝不适合上幼儿园,以我所在城市幼儿园做说明,我们这边一般幼儿园都是三个老师,主班老师、配班老师和生活老师,有的幼儿园只有两个老师。
以一个班20个孩子3个老师为例,每天早上接园到早餐结束平均一个老师要照顾六七孩子,要喂饭,哭的要哄,拉尿的要擦要换,有的孩子胆小没吃饱也不敢说,老师问也不说,就难免会饿着,有加餐的有幼儿园还好些,有的只有下午一餐加餐,孩子就的饿着,当然,小小班的老师会留些食物,或者自己买些零食给孩子以免孩子饿着。
有些还离不开纸尿裤宝宝,更是为难孩子,男孩好点,女孩***被尿不湿捂的红红还臭臭的,湿巾擦拭也不是长事,老师也不敢换的太勤,有些家长没时间送。
午睡时一个老师抱两个是经常的,但顾及不到所有孩子,家长看监控生气又担心,孩子也着急上火,老师也挺委屈,如果其中一个老师有事不能午值,更忙了。
有些家长担心孩子不能被照顾好,上几天又几天不上,断断续续,对孩子的身体和心理都不好,会有一定阴影。
个人建议衡量孩子是否适合入园,
1.孩子能表达出自己想做的,比如饿了,喝水,小便,拉便便等。
2.孩子能独立吃饭,在老师的带领下能独立小便,大便在老师帮助擦***。
3.认识自己的名(孩子的大名),认清自己所带去幼儿园的物品
4.不使用尿不湿也基本不会在尿裤子。
我强烈的建议是不要送到托儿所。这时候的宝宝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你就这样子把他送到托儿所去,我感觉对小孩子的心理会造成很大的伤害。
我觉得这时候父母的陪伴是对小孩最好的礼物。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希望能帮助到你!我有幼儿园多年工作的经验,可能更适合回答这个问题。
一、从国家的规定来看,3岁以上是幼儿园入园年龄,3岁一下不得入园。那么3岁以下的孩子只能进入一些早教机构(幼托机构),这些机构一般不是国家公立机构,资质好一点的取得了办学许可,资质不好的连相关机构备案都没有。所以从这个角度看1岁的宝宝不适合入托儿所。
二、从孩子的身心发育来看,1岁的宝宝基本不会走路,需要人抱;1岁的宝宝正处于亲子依恋期;1岁的宝宝自理能力和沟通能力不成熟等等,这些因素不建议1岁的宝宝入托儿所,对孩子的身心发育不利。
三、如果家长确实没办法,建议找个保姆,保姆一定要找专业有经验负责任有爱心的,让孩子和保姆慢慢建立亲子关系,比在托儿所好一些,毕竟托儿所不可能一对一照顾孩子。
四、从我的经验看,就是3岁的孩子刚入园,都有一周的适应期,这一周有的孩子嗓子都哭哑了,有的孩子甚至以绝食来抵抗,家长陪读的很多,孩子越小这种现象越普遍,所以1岁的宝宝怎么度过这个适应期很难想象,家长怎么忍心呢!
总之,1岁的宝宝不建议入托儿所。这是我个人观点,如果有更科学的不同的观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我是大嫂育儿经,幼儿园教师一枚,专注婴幼儿教育研究,要了解更多育儿相关知识,请持续关注@大嫂育儿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社会保险服务大厅标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社会保险服务大厅标准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