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围场县城乡医疗保险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围场县城乡医疗保险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嘉庆皇帝是怎么死的?为什么没有死在北京?
嘉庆二十四年(1819)十月初六日,是嘉庆帝颙琰的六十大寿。为了过好这次庆典,他做的第一件大事是宣布普免天下历年正耗民欠及缓征带征钱谷,共计银21296800余两;米谷4045200余石。十月初六日六旬华诞的宴会也搞得气氛非常浓烈。
置身于盛大的欢宴之中,颙琰有些陶醉,他设想:凭自己健壮的身体,再过70大寿、80大寿,乃至90大寿,都是没有问题的。的确,颙琰的身体确实很结实,虽然已年届花甲,但仍能骑马纵横驰骋,毫无倦意。他在位的25年时间里,基本上没有患病的记录。他万万没有想到,这次六旬大寿,居然是自己一生中最后一次寿诞了。
寿诞结束后不久,颙琰惟一的同母弟庆郡王永璘开始患病,到嘉庆二十五年(1820)春,病情愈加严重。庆郡王永璘比颙琰小6岁,是乾隆帝的最后一个儿子,颙琰与永璘从小一起长大,形影不离,感情颇深。永璘偶有过失,也曾受过罚俸的处分,但颙琰念在同母来的份上,对他往往有所迁就。
永璘患病时,他曾亲赴病榻前探望。三月病危时,又特谕令封永璘为庆亲王。三月十三日,永璘病逝,年仅55岁。永璘的病逝对颙琰打击很大,当时他正离京恭谒东陵,住在丫髻山行宫,闻讯后悲痛异常。俯视丫髻山,不禁触景生情,因为以往谒陵,永璘必定随行,而此次非但未能同行,却遽然长逝,人去楼空,想到这里,颇有茕茕孑立,形孤影单之感。
颙琰忍耐不了东陵的孤寂,决定提前回京。入京后,亲临庆亲王府赐奠,当日,他还写了一首题为《哭十七弟》的致哀诗:“寿终天地数,花萼叹倾摧。问疾尚悲戚,加封难挽回。如愚能受福,知止不呈才。旋毕亲临奠,泪泉滴酒杯。”
就这样,颙琰送走了他惟一的同母弟,悲戚之余,他仍感到自己体魄的强健,没有丝毫老来将至的感觉,他万万没有想到,正是这种争强好胜的心理使得死神已悄悄地向他逼近。
庆亲王永璘去世后四个月,即嘉庆二十五年(1820)七月,按照往年惯例,颙琰又要率皇子、大臣去热河秋狝木兰。从圆明园出发时,他身体感觉良好,没有任何异样的感觉。在北上的路上,颙琰不顾路途疲劳,照常处理政务。七月的华北,骄阳似火,仿佛要把大地的水分吸干,因赶路过急,一日他忽然中暑,身体颇感不适。七月二十四日抵达热河行宫后,他不顾中暑后身体的极度疲惫、虚弱,仍去城隍庙拈香,又去永佑寺行礼。
二十五日,颙琰的病加重了,直到此时,他才察觉到自己纵马驰骋的时代已经过去,应该服老了。朦胧之中有时忽然想起十七弟庆亲王永璘,悲怆不已。皇次子旻宁、皇四子绵忻守候在病榻前,昼夜守护。
当晚,颙琰的病情急剧恶化,急召御前大臣赛冲阿等大臣,众大臣急忙寻找盛装建储密诏的鐍匣,却谁也不知鐍匣藏在何处。
按照清朝的祖制,皇帝在选好皇储后,密书诏书两份,装入鐍匣,一份藏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一份由皇帝本人密藏。但颙琰认为,把如此重要的鐍匣置于正大光明匾额后实在是不安全,所以,他没有像雍正、乾隆那样将鐍匣藏在匾额之 后,而是藏在一个内侍身上。
嘉庆二十五年秋天,嘉庆皇帝突然提出要去木兰围场打猎,此时的清王朝早已走上下坡路,根本无法像康熙、乾隆年间那样,肆无忌惮地举办大规模集体活动。再加上嘉庆皇帝已经年过六旬,长期待在深宫里,恐怕很难适应剧烈活动,更何况热河的物质条件肯定远不如紫禁城。
于是,满朝文武几乎一致反对,认为无论是为了国家财政考虑,还是为了皇帝的身体着想,此时都不应该外出“游玩”。嘉庆皇帝看到大臣们集体反对后,顿时勃然大怒,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兴致被毁掉,另一方面是因为大臣们把木兰围猎看成是“游玩”。
虽然清朝皇帝进行木兰围猎,在后人看来就是游山玩水、纵情享乐。但是,木兰围猎的主要目的是拉近和蒙古诸王的关系,同时也能够弘扬满族的尚武精神,教育后世子孙不要忘本。因此,木兰围猎绝不是粗狂简单的“打猎游玩”,更像是充满权谋的政治活动。
嘉庆皇帝先把大臣们臭骂一顿,指责他们不识大体,没有看懂木兰围猎的意义。而且,为了证明自己身体倍棒,年过六旬的嘉庆皇帝飞身上马,当着众人的面“秀”了一把高超的骑术,大臣们纷纷拍手叫好。这样一来,在嘉庆皇帝的坚持下,木兰围猎的日程就定下来了。
不久之后,嘉庆皇帝率领庞大的队伍离开北京城,直奔热河避暑山庄。经过一周时间的颠簸,大队人马陆续进驻避暑山庄,嘉庆皇帝心情很好,命令大臣们好好做准备,打算正式开始围猎活动。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9月2日这天,嘉庆皇帝起了一个大早,打算先处理一些政务,就开始批阅奏折。这一坐就是大半天时间,陪在旁边的几位大臣看到嘉庆皇帝的批复后,顿时大惊失色。原来,嘉庆皇帝写出的字歪歪斜斜,已经无法辨认,显然是思维发生了严重的紊乱。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围场县城乡医疗保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围场县城乡医疗保险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