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城乡养老保险宣传板报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城乡养老保险宣传板报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才能让人民改变对老人的薄养厚葬观念?
那就从改变一部分中国人爱攀比、死要面子的现状入手。
子女赡养老人的过程,是薄养还是厚养,旁人一般不会刻意去关注,即便听到某些人薄养老人、不孝敬老人,也往往会以“是不是老人自己为老不尊,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这些理由对这些老人的子女予以理解。而且很多老人即便是遇到不肖子女不善待自己,只要子女不是做得太不像话,一般也会顾忌子女的面子,家丑尽量不外扬,默默忍受。
等到老人过世,中国人死要面子、好攀比的心理让他们会尽量想办法哪怕是借钱也要给老人办一场热热闹闹的葬礼,用这种方式显示对老人的孝敬,恰恰很多中人认可这种做法,若哪家老人去世了,冷冷清清,不做道场,旁人、亲戚都会指责这家的子女太小气、舍不得钱、不孝敬老人。
迫于这种传统观念的压力,对老人薄养厚葬的观念就成了社会特别是农村地区的主流。
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加强中国人孝老爱亲的教育,大力提倡易移风易俗、厚养薄葬,改变人民的传统养老观念,对不孝敬老人、虐待老人的行为予以严惩,才有可能让人民改变对老人薄养厚葬的观念。
这个问题,已是困绕全社会的一个问题,是不好解决的问题,老人活着的时候受苦受罪好象没人管,一旦去世,葬的不好,好象就有人管了,娘外家讨說法,七大姑,八大姨议论纷纷,所以,只得体体面面,泼张浪费地将老人安葬,才算是孝子,敬了孝,这是我实在想不通的。
我想,只要老人活着,我们好好侍候,让老人安享晚年,去世后,葬礼等不需那么泼张浪费,不给世人做样子不行吗?
我村有户人家,他母在世,一直身体不好,一儿兩女。都在农村生活,没有工作,全已成家立业,生活条件还不错,就是没有人管老人,父母相依为命,二人艰难度日,
母亲前几年去世,葬礼特别隆重,光纸扎活就花费了一万余元,柏木棺材。
***加载中...
过了三天事,请的有名的戏班,吃的是鸡,鸭,鱼,猪牛肉,海鲜也很多,待客的桌上摆满了山珍海味,吃不完,多数倒掉了,炮声隆隆,烟雾燎绕,炮皮就能拉一四轮车,烟酒那档次自不必说,葬礼花费十几万元。
这个很难很难!千百年来以孝治天下,可现在没有文化引领了,加之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大削弱了孝心孝敬与孝顺。古时双亲过世要守孝三年,真在坟墓前盖简易房日夜陪伴,如今怎能做到?只能多花点钱以表孝心。人们常说南方更重视墓地的建设,有的活着时就投巨资,说死不起人,北方也有豪墓攀比现象,总之还是旧的迷信思想作怪。我见网上有说南方多省正在治理,利用三年时间专项整顿拆除超标墓地,这是有利之举,合民心顺民意。
普通人家的老人大多都是自己养老,没有收入,没有劳动能力,条件限制,厚养显然不可能。有退休金收入的也不敢大脚大手,要想死的有点尊严也得自己给自己攒够白事所需一切花费别让晚辈为难。家住农村就普通棺材板钱和招待一下前来吊唁的乡亲,少则万八元,多则二三万,在他们自己看来这已是奢侈了。居住城里的人就不同了,火葬场一进一出就不是个小数目再加上不到半平米大的骨灰盒安放地更不是个小数目,这种天价厚葬不是死人及其家属想要的,也很无奈。
有钱人家就不同了,尽管不差钱,老人活的时候生活一般般,死了总想拿回点什么,不厚葬老人似乎就不能显示自己是个大孝子似的,把摊场故意搞的大大给外人看,生怕外界不知他家里死了老人,虚荣心作怪,这种人不是很多,除非非常有钱。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城乡养老保险宣传板报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城乡养老保险宣传板报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