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澳大利亚+买车+车险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澳大利亚+买车+车险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国人不懂车?旅行车在欧洲大卖,为啥在国内不受欢迎?
因为在国人的潜意识里,旅行车不叫车!
其实不光只是旅行车不叫车,在很多人的眼里,MPV,两厢车,旅行车,皮卡这些车都不要车,或者说不能用作家用车来使用,比方说MPV,可能很多人会觉得都是商务用的,而皮卡给人的感觉就是拉货用的。
但这些车在外国却被很多人当做家用车在用,比方说两厢车在欧洲就卖得很好,皮卡车国外家庭也买得多,不仅可以用来坐人,还可以用来拉货,但在国内,我们对于车子的概念就是轿车和SUV的家庭用车认可度是最高的,其他类型车的认可度真的很低。
轿车给人的印象是家用车的第一印象,所以三厢车在大家心底里就是家用车才叫车,所以对于两厢车来说,不是觉得车小,感觉就是三厢车的***版,而SUV胜在空间大,其实这是国人对于大车的概念。
看看最近几年,很多车企在SUV方面的开发非常积极,而SUV的销量这些年也是大增,因为我们很多人就喜欢大车,但你要说大车,MPV,皮卡这些也是大车,可他们觉得这些不算家用车,只能算是商用车而已。
所以,这其实是用车观念和心理的差异化,并不是说旅行车,两厢车不是车,是因为我们的消费观念就是如此,就如同为什么现在大众卖的好,因为大众进入中国市场早,早期的桑塔纳已经深入人心,这里面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到消费者的消费观念!
这个问题很简单 国外买旅行车的人群多数都有好几台车!旅行车只是其中的一台车!家用用途十分明显!更讲究实用性!已经突破到另外一个需求层面!而我国国人追求则不一样喜欢靓、大、长的三厢品牌车型!因为开出去有面子!很多固化的人群认为三厢轿车才叫车!大多是人对于旅行车不是太接受!短时间内是不易有思想上的改观!需要时间和市场细分后才行!国外的汽车发展已经有百年的历史!对于市场车型的品种划分已经非常精准!我国汽车发展历史还需要用时间来历练和改变!相信经过汽车市场产品细分化、合理化发展后!国人会准确定位自己的需求!对于以前从不接受到关注到购买这个规律性发展!必然会逐渐步入市场正轨!
移民加拿大,生活成本是怎么样的?
温哥华经济委员会发布了一个新的在线地图,可以让潜在的新移民了解,大温哥华各个地区生活成本如何~
房价、租金、育儿成本、家庭基本支出、交通成本、收入、经商开销等,这些开销~
这些可以给大家做个参考~
广州澳星移民为您解答:
实际体验下来,移民初期一家三口的生活费在3000-4000加元就可以搞定。当然这只是基础的生活保障,随着子女上学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个数字还会有所上升。总的来说每月5000加元在加拿大中小城市可以活的很舒服了,即使在多伦多和温哥华也绰绰有余(以房租2500元计算)。
住房方面,卡尔加里、埃德蒙顿、萨斯卡通、里贾纳、温尼伯、渥太华及蒙特利尔这样的大中型城市,50万加元可以买到中等价位200平米地毯面积的独立屋,80万可以买到中等偏上的大房子了。
在多伦多和温哥华这两座大城市,独立屋都要100万加元起步,而且是非常偏僻的区域。稍微好点的区域要150万起,上不封顶,三居室的联排别墅60-150万不等。
租房的话以一个90平米的两居室公寓为例(跟国内两居室布局类似,面积稍大),以上提到的中等城市每月1000加元上下,在大多和大温的中等区域要2000元以上。
这种问题的回答,要看你是什么经济条件了。不差钱是不差钱的生活消费。
如果是说最低消费,大约是这样的:
租房:700-1200(大城市在***的***,小城市选择比较多)
水电煤气高速网手机:200-400
车:二手的一次付7000-10000或者月付150新车
油和车保:大城市比较费,小城市省很多150-300
饮食:150-200
服装:20-50
====
合计1400左右。基本是最低消费了
目前加拿大最低生活保障为每人每月900-1000加币。
如果一家三口租房住,最低开支大概如下:租房(2房1厅)800-1000加币,伙食600-800,公共交通三个人的月票180-200,网络电话通讯100,其他开支100-400,大致每月1800-2500。这只是最简单的吃住行的标准,旅游、文体活动、社交、外出吃饭、手机、个人爱好、服装、家具、电器等等都不包含。
买房的话,全款付清就减掉800-1000住房开支,增加300-400左右房子的地税、学校税,增加100-200的取暖费,100-200的保养费或共管费(房子要保养,公寓有共管费)
如果开车,只上班买菜用用,普通汽车每辆100-150(87号汽油),好车好油(高标号91、93汽油)250-350。
如果家庭收入低或都没有工作,18岁以下的孩子(6岁以下最多)每人每月有500-700补贴,还有其他补助和退税,所以初始移民(有一个孩子的,没有工作)的开支预计在1100-1800每月。如果父母读书还有其他补助,大约400-700每月,看你读什么学校、学位。
这个要看你在哪个城市以及个人的消费能力了,像温哥华、多伦多这些城市的生活成本肯定会比偏远地区高。下面我就从日常生活、住房成本等方面来简单说一下,供题主参考。
先从日常生活说起,买菜或者日用品一般都在超市, 蔬菜价格在0.69-3.99加元/磅不等(1磅约450g),这个价格比国内高很多,而且加拿大的水果还比蔬菜更贵些。
其次就是日用品了,什么牙膏牙刷、厕纸之类的和国内的差不多。如果是四口之家的话,一个月的食物和日用品支出大概在650加元左右。
日本旅游一些大巴第一排为什么不让坐?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这个问题。
作为一名在职的旅游工作人员,经常国内外出去带团,关于第一排不让坐的问题,不只是日本,韩国,欧洲等一些国家都不让坐,在国内也有很多省市和旅游大巴车公司不让乘坐了。
第一:最最关键的还是安全问题。在以前出去带团的时候,游客纷纷争抢第一排的位置,说是在第一排舒服,不晕车、空间好、视野开阔等,是大家挣空抢先的香饽饽。但是殊不知这地方是最危险的地方,后来有的导游和领对告知游客第一排没有买保险,让其从第二排开始坐,这个问题不管于公于私都是安全第一。我们都知道旅游客车大部分时间段都是在市外跑,不管是走高速还是普通公路速度都比较快,车辆行驶过程中随时会加速刹车、超车让车、拐弯转向、躲避行人障碍物,还有天气路况变化等都时刻影响行车安全,长时间开车人很容易犯困,司机注意力稍不集中危险随时就有可能发生。根据统计,出现事故时往往前排最容易受到伤害,比较安全的多是车中后部。这个是毋庸置疑的见下图。
第二:作为一名旅游工作者,感同身受。现在不少的大巴车前面第一排明确的写着“导游专用座椅”,并不是说把好的位置留给导游做,其实这是个危险的位置,是为了刚好的工作,服务游客。导游需要再路上给大家讲解,路况好的时候再前面靠背站着可以,路况不好只能坐着给大家讲解。再就是还需要给司机师傅指示路怎么走,还需要缴纳过路过桥费,还需要监督司机师傅有没有困意,好随时提醒。还要应对各种检查(一般都会首先找导游),到达景区导游是第一个下车,玩完最后一个上车。这个时候要是导游坐在后面的话,可以想想还能更方便快捷的服务游客吗!
这只是作为一线的旅游工作人员的见解,欢迎大家下方评价。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澳大利亚+买车+车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澳大利亚+买车+车险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