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水平创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水平创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全国政协委员李连柱建议推进实施「共享员工」模式,同类型的企业进行对接,如何看待这一提议?
这个建议真的是异想天开了,不知道这位政协委员咋想起来的?
从目前来看,唯一做到共享的莫过于医院里的医生或专家,小李飞刀满天飞,飞一次少则万元,多则更甚。
现在的就业形势,一边是企业有大量的用工缺口,一边是稍微有点学历的人都不愿意下车间。就连农民工都想坐在办公室里看看电视喝喝茶,看看手机和报纸啥的,别说是高学历人才进车间了。
有点学历的不是想着继续深造,就是想着去考国家公务员或者去央企国企或事业单位岗位,很少有人去车间劳动。他们宁愿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也不愿意去当个蓝领,认为蓝领不体面!
同行是冤家,亲兄弟还要明算账呢,怎么可能同类型企业之间员工共享?竞争还来不及呢?同时也涉及到企业的秘密啊?
所以政协委员李连柱建议共享员工模式纯粹是为了炒作,纯粹是嘴上抹石灰白讲,异想天开,白日做梦!
政协委员李连柱建议,推进实施(共享员工)模式。
我个人理解,还象有点现实意义,同类型企业可以对接。比如说我是林业局,你也是林业局,这个月我的富余人员有点多,你呢在劳动力上又有些紧缺,可以把我的劳动力(员工)输送到你那里来上班。
这个建议好,既不浪费劳动力,又能确保国家任务如期完成。
但是同类企业不能相隔太远,相隔太远不划算,要坐飞机或坐高铁,行程要十来天,才能到达单位。
同类型企业必须是近邻,今天上午动身,下午就到,或今天动身,明天就到都可以。
里面还有个问题,那就是员工的工资问题,员工的工资还是由输出单位支付呢?还是由接收单位支付。
时间上是以临时调动的调令为准呢?还是以互相签定的协议为准。
不然的话员工干了活拿不倒工资,输出单位和接收单位,互相推卸责任,拿员工当受气包,那样是不公平的。
宅配界的人士说这样的话,看是在为打工者考虑,保证有事做,没有空档,实则是站在老板角度,精打细算拨小算盘,而且把账算到骨头缝了,货真价实的划自己路子。"共享员工"的本意是什么,说穿了,就是将临时性的,今天这里有事这里做一下,明天那里有事就去那里的到处打工者,变换了种打工形式,过去找工打信息不透明,现在有透明的信息让你选择,实际上给打工人的还是无依无靠的漂泊感。
打工者真让他们永远做如同没有父母的"孤儿"吗,现在重要的应是给他们温暖,不让他们总觉得风雨飘摇中,让他们流浪的脚步不再彷徨。你只知道建议"员工共享",为什么不建议"同类机构"优化组合呢,我们常说现在内卷内耗严重,因素就在于谁都想当老板赚大钱,而又不想承担打工人必要的支出,你这条建议倒好,为老板们节省费用开绿色通道来了。
有单位才有归宿感,若如这位政协委员建议的,设立"共享员工",必年富力强者成了香饽饽,而身虚体弱的人却求神无门了,建议无疑为某些企业挑肥拣瘦提供了条件,就如立在马路边的"共享单车",想骑的人肯定选有看相的,那些破损的陈旧的少零部件的不是急得没办法了不会去选。再者,这一做法,为那临时接项目工程的投机者间接提供了方便,有可能导致工程上一些"***"、"烂尾楼"、"大杂烩"等乱象。人民代表当为人民说话,政治协商,以政治为框,事关民生皆可协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水平创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水平创新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